abc123 发表于 2016-12-15 15:17:35

低糖饮食概要

低糖饮食的定义
    低糖饮食是指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的特种饮食,也称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carbohydrate diet,LCD)。
    碳水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又统称为糖(即广义的糖,本字原来是“醣”——与糖同音,类似醇、酸、酮、酯等有机化合物专用字都是酉字旁,可惜在文字改革中被划为了糖的异体字),所以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的饮食叫做“低糖饮食”。
    对DM来说还具有另一种重要含义:单位热量饮食的综合升糖指数及血糖负荷较低。说白了就是:吃下同样热量的食物,低糖饮食的升糖效应明显较低,从而对DM的血糖稳定更为有益。
    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2000年我国健康人群的碳水化合物供给量为总能量摄入的45%-65%。低糖饮食就是指碳水化合物占摄入总能量比例10~45%。而过低甚至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则是不可取的:将会产生大量的酮体可能危害健康。
    人们的饮食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部分构成的。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限制,过多过少都有害,推荐的成人每天蛋白质需要量为65-90克,换句话说就是:肾功正常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而肝、肾功能受损者则要求更低并限制植物蛋白质的摄入。因此当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降低时,就需增加脂肪的比例以满足总能量的需求。所以存在着低碳饮食、高脂饮食、生酮饮食、阿特金斯饮食法等不同的称谓,实际上都属于低糖饮食的范畴。
    注意:低糖饮食与商场中销售的低糖食品、无糖食品之类是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专指作为甜味剂的糖,其只是碳水化合物的一部分。
      低糖饮食的由来
    糖尿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当年的技术知识极为简陋,无数糖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但多是世代相传、秘而不宣,虽名不见经传却功不可没。直到近代才见诸文字、逐渐广泛传播,并随着医学的发展而扩展用途。
      低糖饮食的原理
    糖友对升糖指数都不陌生,升糖指数(GI)是指一种食物能够引起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是评价食物餐后血糖效应的有效生理学参数。高GI值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使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比较大;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比较低。既然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有利于DM,那么升糖指数最低的食物——脂肪当属DM的最佳食物了,可惜不太适口(还存在酮体问题)。只能适当增加脂肪含量同时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使之既能改善饮食的综合升糖指数又能满足口腹之欲——这就是低糖饮食的原理。
    1997年提出了“血糖负荷”(GL)的新概念,GL将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表示一定重量的食物对人体血糖影响程度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摄入食品中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重量乘以食品的GI值,再除以100。GL可以对实际提供的食物或总体膳食模式的血糖效应进行定量测定,因此GL比GI更能全面评价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能力。GL与GI值结合使用,可反映特定食品的一般食用量中所含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因此更接近实际饮食情况。
   由于低糖饮食同时降低了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升糖指数,其血糖负荷值显著优于常规饮食。
      低糖饮食的功效
    低糖饮食能抑制乙酰CoA羧化酶的合成,降低脂肪酸的生成,有利于减肥。
    低糖饮食的综合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对DM的血糖稳定更为有益。
    低糖饮食在改善血脂方面优于低脂饮食,还可短期内减轻冠心病风险因素、且升高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俗称“血管清道夫”的“好胆固醇”)可长期保持。还能短期内明显改善脂肪肝程度。
    低糖饮食还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癫痫、偏头痛、孤独症、发作性睡病、脑肿瘤和脑外伤、帕金森疾病、阿耳茨海默(氏)病、癌症等(至于饿死癌细胞的说法虽未免夸张,但能减缓癌细胞生长、扩散的速度)。
      低糖饮食的适用范围
体重超标、有减肥意愿者;
胰岛素抵抗显著、餐后血糖难以控制的T2DM(2型DM);
癫痫、偏头痛、孤独症、发作性睡病、脑肿瘤和脑外伤、帕金森疾病、阿耳茨海默(氏)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低糖饮食的慎用人群
血糖波动剧烈、无法稳定的T1DM(存在酮症风险);
身高发育未完成的青少年(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存在家族结石病史(肝胆结石,尿路结石)、家族性血脂异常、严重肝脏疾病、慢性代谢性酸中毒、进食困难等易导致并发症或病情加重者。
      低糖饮食的禁用人群
孕妇(酮体可能影响胎儿智力)
患有脂肪酸转运和氧化障碍的遗传代谢疾病,尤其是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者。
      低糖饮食的构成
    饮食丰富多彩才能做到均衡饮食,而许多糖友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整天里“吃糠咽菜”苦不堪言,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注意适时适度,除了有毒物质、没有不能吃的。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养生健体;偶尔亲友聚餐,尽可以大快朵颐、一饱口福。但要心中有数,不能胡吃海喝的糟践身体。
    低糖饮食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就是日常饮食中少吃些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不仅是主食,还包括淀粉、糖类等)、再增加一些脂肪,由于脂肪的发热量比碳水化合物大,所增加的脂肪重量只相当于减掉的碳水化合物重量的45%即可。比如每天减少100g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30g米、面)应补充45g的脂肪。当然直接食用这么多的脂肪是难以想象的,即便用于炒菜也没人愿意喝如此油腻的菜汁,应将其与主食一起加工成美味佳肴,比如做成煎饼、烩面、炒饭、盖浇饭等。至于具体的食谱、精确的比例等其实都是浮云——没人吃个饭还锱铢必较的,何况个体差异的存在、要想恰如其分是不切实际的。经验丰富的通过估算也差不多。
    关键是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少会造成血酮升高,所以正常人减肥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应不少于50g;而DM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应不少于100g;至于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仅20~30g的生酮饮食,只能用于疾病的辅助治疗且不宜自行操作,应经医院排除禁忌症之后才能遵照医嘱实施。
      低糖饮食与减肥
    低糖饮食能抑制乙酰CoA羧化酶的合成,降低脂肪酸的生成,有利于减肥。对于DM还因低糖饮食能降低餐后血糖峰值,使得胰岛素用量(或降糖药量)有所减少,从而减轻胰岛素增加体重的副作用。
    但减肥的关键是摄入热量小于人体消耗,必须动用体内脂肪补充差额才能有效减肥。所以采用低糖饮食一段时间后如果体重没有下降,就应该进一步减少食量。
    另外,减肥不宜急于求成,以免损害健康。快速减重会造成大量尿酸的产生导致血尿酸升高,增加发生痛风的几率。
    低糖饮食减肥的副作用还有:骨质疏松、体重反弹、抑郁症等。
      低糖饮食与DM
    低糖饮食能显著降低DM的餐后血糖峰值,使得升糖曲线平缓,所以对T2DM特别有利,能显著减少血糖波动及降糖药用量。用泵者尚可利用双波或方波功能适应低糖饮食的升糖特性;但对采用针注速效胰岛素者就产生胰-糖效应不匹配的问题,即餐后1~2h发生一过性低血糖,宜分成两针以降低峰值,或改用短效胰岛素R。
    血糖波动剧烈的T1DM采用低糖饮食,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应不少于100g,还存在一定的酮症风险,尤其是当血糖>15或遭受应激(感染、创伤、妊娠、药物、严重刺激等)时,一旦发现酮症的早期征兆:头晕,头疼、烦渴、多尿、厌食、恶心、呕吐、疲乏、嗜睡、烦躁、迟钝等时,应及时测糖、稳定血糖以防酸中毒(有条件时可测血酮、尿酮以便确诊),大量饮水以利排酮,少量进食碳水化合物以降酮,必要时口服小苏打(碳酸氢钠)抗酸中毒。
      低糖饮食的不良反应
    低糖饮食常见的短期副作用有:恶心、呕吐、低血糖、酸中毒、困倦、嗜睡、脱水、厌食等,这些副作用一般为短暂性的,能在1-2周内消失。
    低糖饮食远期副作用与应对:
1 肾结石多饮水、必要时碱化尿液
2 腹泻口服山莨菪碱片
2 便秘增加纤维摄入、增加液体摄入
3 脂肪增高升高多不饱和的脂肪酸的比例 筛查父母血脂
4 骨代谢异常和骨折监测血钙、甲状旁腺素和骨密度 治疗:钙质补充
      低糖饮食的注意事项
    低糖饮食并非完美无缺的:脂肪取代碳水化合物只能补充能量,而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成分,必须通过增加蔬菜、水果等加以补充。
    虽然减肥效果较好,但有少部分人的血脂会有所升高,应定期查验血脂,发现异常升高且调整无效时,应中止低糖饮食。
    腹泻或腹痛可能是中链脂肪引起的肠痉挛,可口服山莨菪碱片缓解。
    有结石病史(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的患者应增加饮水,经常用尿酮试纸监测尿潜血,定期去医院进行肾脏B超检查,发现结石可口服枸橼酸钾治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糖饮食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