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什么近一半中国人处在糖尿病的阴影下?

abc123 发表于 2016-12-15 08:44:36 |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5173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或许能够治疗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仅可通过胰岛素注射和药物来控制,这项研究无疑为全球数亿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目前全球糖尿病流行形势严峻。世界卫生组织今年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全球[url=]糖尿病患者[/url][url=]人数[/url]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2014年的4.22亿。近40年内增加了3倍,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发病年龄在逐渐下降。世卫组织还预测,至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致死病因。

糖尿病患者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是患者及死于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且情况日益严重:目前患者1.1亿左右,预计到2040年将增加至1.5亿。

糖尿病大国背后:患病率的飙升

据2013年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报告(调查开展于2010年)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4亿,超过印度,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

也许有人认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一属意料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是世界第一,而患病率是总人口中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出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或区域的流行程度。

根据这项调查,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近一半成年人处在糖尿病的阴影下。也就是说,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属于糖尿病前期。

可是,1980年中国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人数不到1000万,患病比例还不足1%,现在的11.6%是当时的10倍,糖尿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相较而言,全球患病率的增幅则小很多:从1980年的4.7%增至现在的8.5%。

30余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幅远大于全球水平,这也使得曾经的“戴蒙德预言”得到印证。199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当时这个预言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毕竟9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高。在这30年间,中国为什么超过多个国家成了糖尿病王国?

由贫到富的中国人

1980年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从那时起,中国经济逐渐开始起飞。

外部而言,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贸易开放、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使中国经济慢慢融入世界经济当中。中国以外资为主体、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中国的数百万农民工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由此广泛地减少了贫困。

内部而言,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经济从农村开始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规模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价格体系的改革等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效率倍增。

2000年中国“入世”,产品一下子可进入整个世界市场,“中国制造”全球化,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急剧提升。带来中国储蓄的快速增加,于是,整个经济重心就有了投资来源,也有了消费来源。直到今日,我国经济总体上不断跨入新台阶。

作为衡量国家间经济实力强弱的工具,GDP及其增长率基本上可以从宏观上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

自1985年中国政府开始公布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来,中国官方GDP增长率仅有两次低于目标增长率 :房地产和股市投资浪潮席卷全国的1989年和中国曾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1998年。

而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 ,由贫变富是糖尿病发生率剧增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较多的原因。人类历史上一些原来比较贫困的国家或地区,富裕之后,患糖尿病的人数迅速增加,糖尿病病人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太平洋许多岛屿成为各大国之间冲突的战场和歇脚地,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糖尿病发病率也大幅度地增加。澳大利亚土著人的糖尿病病人的数量显著高于当地的白种人。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经济飞速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居民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善,最重要的内容是饮食结构和出行方式。

饮食结构的改变

在祖父辈生活中没有可口可乐等碳酸带气饮料的年代,温饱也成问题,那个时候糖尿病三个字对于整个国人都是遥远的事情。

但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创造了财富,催生出新的饮食方式,包括人们越来越喜爱容易使人发胖的快餐和含糖饮料。

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的罪魁祸首。肥胖者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呢?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即胰岛素抵抗。

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了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很难进入细胞内。早期,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虽然还正常,但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的效率就下降了。

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就会大量合成胰岛素,造成肥胖者血胰岛素水平大大高于普通人,这就是所谓的“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早期还可以通过高胰岛素血症来勉强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随后就有可能由于过度工作,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成渐渐不够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于是就出现了显性糖尿病。

科学家分析指出,爱吃肉食等酸性食物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即使多吃水果和蔬菜也不能完全抵消这种负面影响。酸性食物进入人体会导致酸的积累,这些酸会阻碍人体将食物中的糖转化为能量,因而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几率。

我国1992-2002年10年间,从动物食品摄取能量的比例从9.3%增加到了13.7%。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肉在1989--2000年期间增加了56%。在猪肉消费量方面,中国人的年平均消费量已经赶上了美国人,并且从1997年起就超过了美国人。
美国学者对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红肉摄入量每增加0.5份/d,随后4年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8%。不胖的人风险更高。红肉摄入量每增加0.5份/d,糖尿病风险增加65%。

另外,我国饮食正从吃粗粮转向精制大米和小麦。居民饮食中30%的能量来自于白米饭。过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有很高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生成负荷,从而会导致血糖过快的升高或降低。

对64 227名女性长达5年追踪的上海女性健康跟踪研究发现,规律的白米饭摄入与更高的糖尿病发病率有正相关性。

“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的三吃生活,是造成糖尿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不过不是说不吃肉,不吃米饭,应该合理饮食,合理饮食的原则是营养平衡、饮食品种多样化、科学计算总热量、结构合理、高纤维素、低盐、禁酒及禁甜食等。

“节俭基因”可导致肥胖

由贫到富很容易导致肥胖,这种特征也可能与“节约基因”有关。196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尼尔首次提出“节俭基因”学说。他认为,人类祖先曾长期生活在食物匮乏中,生产力低下与人口过度繁殖导致饥荒频发。那些具有“节俭”适应性能力的人把能量通过脂肪储存起来,以备在饥荒或战乱时使用。

但当生活水平快速改善,摄入糖分及脂肪显著增加时,“节约基因”的适应性变化还没有来得及调整,这种基因继续起作用,仍然在不断地储存脂肪,就造成了肥胖,而肥胖为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节食减肥很容易反弹至比原先更高的体重。

因此,由穷快速变富的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的患病率会比发达国家还要高。在发达国家,由于脱离贫困的时间长,“节约基因”在发生新的变化,能量储存的性能也在减退。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5 08:44:36 | 只看该作者
日益减少的活动量

活动方式主要包括工作方式和出行方式。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中国人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当多的人从体力劳动者转为脑力劳动者,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也让更多人工劳力得以解放。直接后果就是人们的活动量和活动幅度越来越小,长期下来会使肥胖的发生率增加。

与1997年相比,2009年男、女性居民总体力活动量分别下降29.0%和38.0%。而根据顾东风等近期研究结果,久坐不动者发生糖尿病风险大幅增加:即使是与轻体力活动相比,久坐不动的人发生糖尿病风险增加22%;与中等程度体力活动相比,久坐不动者风险增加128%。

出行方式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家户户都开的起小汽车,从而增加久坐的风险。据统计,一位男性在拥有小汽车以后,体重将平均增加1.8公斤,达到肥胖标准的可能性将增加一倍。

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中国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吸烟为糖尿病雪上加霜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而吸烟是导致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吸烟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而且会给已患糖尿病的病人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举例而言,美国布来根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张露霞等人在美国2011年4月的《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与糖尿病的危险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人员从1982年开始对100526名女性护士进行一项前瞻性研究,受试者1982年都没有糖尿病,随访这些参与者24年,结果发现有5392人患上2型糖尿病。

据日本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小组在《国际医药年报》的报道中披露:在一项对1300名35岁至45岁的男性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每天吸烟超过30支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大4倍,每天吸烟在20-30支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大3倍,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下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升高了88%。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代版”的烟草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国家烟草专卖体制,我国烟草业也不断繁荣,相伴而生的是越来越多的烟民数量。1980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烟民数量增多近1亿,烟民数量占全世界烟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虽然目前对吸烟具体怎样增大患糖尿病的机理尚不是特别清楚,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烟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一方面对破坏人体脏器细胞,比如调节人体血糖的胰腺,当胰腺功能受损后,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就会减弱,从而增加糖尿病患病的风险。

同时烟草中还有一种天然成分——去甲烟碱,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血供减少,组织缺血、缺氧,也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糖、血压升高,破坏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风险意识不够

中国在糖尿病领域的治疗和控制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全球报告》显示,在中国有62.4%的患者不知已经患有糖尿病。有35.6%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而这一数据在美国是63%、日本是50%。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统计,由于延迟诊断、治疗,2015年有13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

糖尿病虽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病症,但是确诊后该病症是可控的。如能早期发现,控制的效果会更好,其他并发症例如心脏病、肾衰以及失明都可避免。

早已富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糖尿病发生率正在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能够更科学地调整饮食结构和进行体育锻炼,主动预防糖尿病发生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美国的有钱人注意饮食健康,流行打理家务、去健身房锻炼,把身体练得精瘦,得糖尿病的自然就少。

而经济状况较差的美国人为了省钱,吃便宜而高热量的食品,也没有钱去健身房锻炼,所以大胖子多,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也就多。 在美国肯塔基, 糖尿病的患病率与人均收入成反比。这是由于富者自我保健意识较强所致。

另有报告显示,在中国治疗糖尿病的费用84%花在住院和手术上,只有6.7%用在胰岛素上。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当自付比例增加一倍时,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将下降25%。在中国,由于自付费用的负担增加而导致的依从性下降的问题预计会造成同样的结果,所以在应对糖尿病等慢病挑战方面需要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不仅要不断开发更好的创新药物,也要确保患者对这些治疗手段的可及性和依从性。

结语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和最具挑战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由于特殊经济、社会原因,糖尿病问题在我国尤其严重。2015年,我国糖尿病相关疾病的卫生总费用为510亿美元 。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在糖尿病相关疾病的卫生总费用将会达到720亿美元。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进展,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面临着如何应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巨大压力,亟待加强疾病防控、采用创新治疗方式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整个社会的疾病负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