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糖尿病用药的七大误区

abc123 发表于 2016-12-12 10:2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 5734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病人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
误区一、忽视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临床实践证实,药物治疗须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降糖药物再好,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有些患者认为,用药之后多吃点也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样做不但不利于血糖控制,反而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误区二、查出糖尿病就用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三、害怕用药,担心用完药就离不开了
这在刚刚查出来患糖尿病的患者中非常普遍。以前的糖尿病治疗指南要求医生首先采用“生活治疗”方法,鼓励病友通过减轻体重、调整饮食习惯来“生活治疗”,一般要3个月后才用药控制。实际上,随着糖尿病病友的大量增多,确诊后先期“生活治疗”效果有限,因此新版糖尿病治疗指南要求医生,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以避免糖尿病病情的快速发展。并推荐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基础胰岛素”,以有效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
误区四、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但是临床上还是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例子,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美吡达、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误区五、总是担心自己用的药不是最好的
有些老病友,每次见到有新药都想去试,频繁换药。有的甚至看见别人用药好,也跟着别人一起用同一种药。要知道,药效要发挥出来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必须要对你所使用的药有信心,同时给它足够发挥作用的时间。很多时候用药时间延长了,药效才能够逐渐的显现出来。所以,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达到最大剂量时,假如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改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在用药上不要跟风,因为糖尿病用药非常强调个体化。别人所谓的“好药”只是适合他们自己的病情,最适合自己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误区六、凭感觉吃药,或擅自停药
有些患者觉得自己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就凭感觉吃药。其实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须知治疗若不达标,实际上形同未治。这就是有的病友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的原因。尤其是在症状较轻的时候,千万不能擅自停药,也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过早过快地出现并发症。对于那些急于把血糖降下来的患者,千万不能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增加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
误区七、只吃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等)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