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医治疗糖尿病

abc123 发表于 2016-12-12 1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0 5785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时期。巢元方首先提出体力运动疗法;孙思邈最早强调饮食调治;历代医家医家从不同侧面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做了补充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完善糖尿病的治疗,将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体质因素、后天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度、外感邪毒、药石所伤等有关。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由于气虚不能帅血而行;阳虚寒凝血滞;阴虚火旺煎灼津液,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的形成。气阴双亏,痰浊瘀血痹阻脉络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消渴病兼证)发生的病理基础。消渴日久,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于目,目无所养,可导致雀盲、内障、甚至失明(糖尿病眼病)。营阴被灼,内结郁热,壅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糖尿病皮肤感染)。阴虚燥热,炼液成痰,痰阻经络或蒙蔽心窍而为中风偏枯(糖尿病脑血管病)。痰瘀阻滞,心脉失养,出现胸痹、心痛、心阳暴脱等证(糖尿病心血管病)。瘀血痹阻四肢,经络不通则见肢体不温,麻木不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瘀日久,郁而化热,热毒内壅而成脱疽(糖尿病足)。肾阴不足,阴损及阳,脾肾阳衰,水湿泛滥, 成为水肿(糖尿病肾病);温煦不足,大肠功能失司,导致腹泻便秘交替(糖尿病肠病)。生殖之精匮乏出现阳痿(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阴液极度耗损,导致阴竭阳亡,而见神识不清,皮肤干燥,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危候(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优势

1.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便秘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表现,多为胃肠积热或气血亏虚,分别选用增液承气汤(生地、玄参、麦冬、大黄等)、黄芪汤合润肠丸(黄芪、麻仁、生地等),也可用泻叶、木香开水泡服;腹泻往往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多为脾虚夹湿,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等),均有很好效果。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表现为反复呕吐,可用健脾和胃法治疗。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或病毒性肝炎:由于常常合并肝功能不良,口服降糖药使用受到限制,采用疏肝健脾、清热化湿中药(白芍、柴胡、茯苓、虎杖、垂盆草等)往往有效。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入夜加重,严重引起坏疽,导致恶病质等。多为气虚血瘀或肝肾阴虚所致,分别选用补阳还五汤(赤芍、川芎、当归、地龙、黄芪等)、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枣皮、茯苓等)内服。用黄芪针、丹参针、蛇毒针静脉注射。还可以用中药外熏洗(伸筋草、丹参、透骨草、川花椒、桂枝等)均有较好疗效。
  糖尿病肾病:这往往是许多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临床和实验均证实:采用滋养肝肾、益气养阴、健脾固肾法配合活血利水化浊等中药内服,清热化浊中药灌肠,益气活血中药静脉注射,可以缓解患者水肿、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减少尿蛋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2.中药外治糖尿病足
  采用温经散寒、养血通经之品,配以袪风、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煎汤外洗、浸泡、熏蒸,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独特,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下肢无破溃流脓者:见有肢体麻木,肤色黯红或青紫,局部刺痛,或疮口结黑痂者,选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药物,如桂枝、川乌、草乌、川椒、北细辛、制乳没、皂角刺、红花等;若局部红、肿、下肢溃烂者一般采用托毒排脓、祛腐生肌中药外用,可降低截肢率。
3.饮食治疗
  “辨证择膳”是中医特色之一,它利用“药用食物”(有治疗作用的食物)或“药膳(食物中佐以中药)”的偏性,来纠正患者阴阳气血的偏胜偏衰。消渴患者常用的偏凉的药用食物有:芹菜、苦瓜、西瓜、竹笋、泥鳅、甲鱼、田螺、河蚌、猪胰、蜗牛、菠菜、荠菜、绿豆、冬瓜等;偏温的食用药物有:韭菜、洋葱、山药、大蒜、菱角、南瓜、荔桂核、椰汁、魔芋、海参、蚕茧等。常用的药膳有:麦冬、决明子茶、百合玉竹茶、西洋参茶、罗汉果茶、玉米须饮、山药莲子汤、白鸽杞精汤、蚌肉苦瓜汤、猪胰炖生芪、山药枸杞蒸鸡、五味子蛋、清蒸山药鸭、归地烧羊肉等。上述药品及药膳分别有清热、养阴、益气、健脾、补肾等功用,能增强体质,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中医专家会根据患者的证候、季节等情况,开出相应的食疗处方。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具有整体调治,综合治疗,稳效低毒的转变,从时空观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辨证灵活,多靶点、多途径、多水平,能够有效地防治并发症。而中医学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运用天然药物通过调节人体机能防治疾病,符合现代社会化生活中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身心需求,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