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口服胰岛素还有戏吗?

0 1243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困扰着无数的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此类患者在疾病早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降糖药不能得到理想的控糖效果,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虽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不尽如人意的是,需要通过皮下注射进入体内。


虽然注射的器具越来越精巧,以至于就像一只笔一样不引人注意,但繁琐的注射步骤,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还是让很多人因为麻烦而难于坚持。我们不禁要问,把胰岛素做成口服药,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据美国Medscape网站报道,在201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召开的研讨会议上,来自于德国美因兹公司首席执行官Leona Plum-Mörschel发布了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基础胰岛素药物的2a期临床研究成果,可以与注射用的甘精胰岛素产生等同的控糖作用,这也是八篇学术董事会重点推荐文章之一。文章评论,在100年的口服胰岛素研究过程中,这项成果是第一次证实口服基础胰岛素可以安全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共有50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了此项2期临床试验,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在7%~10%左右,经口服二甲双胍或其他降糖药治疗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并未进行胰岛素治疗。实验经过8周的口服胰岛素与注射用甘精胰岛素双盲对比实验发现,两组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基本相同,发生低血糖次数均处于很低的水平,并没有严重事件的发生。

从理论上说,口服胰岛素有着太多的优势:使用简单,病人的依从性好,不必使用针或其他形式的注射器;不会有疼痛,以及避免可能出现的创口污染问题;口服胰岛素可模拟体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血糖的变化更加平稳;不发生持续外围高胰岛素血症,这与神经病变以及视网膜病变有关;并且,发生低血糖症以及体重增加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都说发明一种有效的药物分子非常难,为什么把它“吃下去”反而更难呢?简单来说,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不欢迎”这种外来的蛋白质。

其实,自1922年胰岛素被证实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以来,它的口服制剂就是各大医药公司瞩目的焦点。由于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大分子,进入消化道后第一道难关就是胃部,强酸性环境会直接将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失去药效;第二关就是肠道,厚厚的肠粘膜影响药物大分子的吸收。这是口服胰岛素研究中两道最大的难关。

据介绍,Plum-Mörschel组使用的方式就是将胰岛素套上肠溶外壳,安全透过胃部后在十二指肠释放,同时胶囊中含有促进生物吸收的物质。为了保证足够量的吸收,口服药用量远大于注射用量。有意思的是,2016年11月,诺和诺德公司取消了此项口服胰岛素的的研发,理由就是这种治疗方式需用的胰岛素用量过大。但是,Plum-Mörschel没有放弃,她非常有信心此项研究可以得到成功。

美国糖尿病协会会长之一,范德比尔特医学院的Alvin C Powers教授评论,口服胰岛素已经研究了很多年,这项成果告诉我们,胰岛素通过口服吸收是很有希望的。但是,他也指出,如果这项成果想与皮下注射的胰岛素相提并论,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这是一项初步的研究,但在试验后给了我们很多希望,也许将来我们可以用口服胰岛素取代目前的基础治疗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Oramed公司发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口服胰岛素胶囊ORMD-0801的Ⅱb期临床试验,成功到达主要终点,可降低夜间血糖,同时安全性良好。

另外,除了通过胶囊外壳保护蛋白质分子,还有一种新型的制剂方式,称为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也就是纳米分子医学技术。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生物降解性,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以及自身的生理脂质性质抑制了药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并且,这种制剂可与胃肠道液体接触,保护胰岛素免于降解并改善其吸收。

口服胰岛素的有效吸收一直是有趣并且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有些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还有一些研究处于更高一层的阶段。然而,尽管科学家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口服胰岛素似乎病没有进展,因为口服制剂的吸收与皮下胰岛素注射途径相比,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另外再加上药物生产的研发成本问题,有不少公司在最初的阶段就放弃了。如果这些有失败经验的公司能够发布这些研究失败的原因,那么也将为后续药物的研发提供不少助力。

有哪一家公司能够摘下口服胰岛素的桂冠,真正让其走向市场,相信这将是万众瞩目的重要时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