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世界糖尿病日 | 高血糖、低血糖都要命!协和顾锋、马良坤谈妊娠糖尿病

大壮 发表于 2017-11-14 14:4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 1369
孕前孕后体检都正常,平时自己也没有感觉不时,血糖值怎么突然就升高了呢?随着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不少孕妈开始为血糖值感到烦恼,特别是那些正在备战二胎的高龄准妈妈们。为了帮助广大女性安心备孕,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顾锋教授及妇产科马良坤副教授来给大家系统地说一说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情况。
五到六个孕妈妈里会有一个患妊娠期糖尿病


“五到六个孕妈妈里就会有一个会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马良坤告诉搜狐健康,虽然不同的文献报道的比例不同,但一般来说,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15%—20%,约占妊娠期女性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通常来说,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怀孕前血糖正常,怀孕后做糖耐量检查发现血糖值异常的糖尿病;另一种是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也容纳在妊娠期糖尿病中。

据顾锋介绍,这两类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不相同。怀孕后发生的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胚胎在发育时会引起母体产生多种升糖激素,同时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的饮食结构、运动方式会发生改变,会导致血糖异常。而对于妊娠前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胎盘激素的增加及垂体功能的变化,更需要加强血糖的控制。

“其实怀孕就是对你身体长达十个月的一个体检。”马良坤表示,怀孕期间发生的血糖变化就好比在考验你原来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如果我们携带这样不良的遗传基因再加上不注重生活方式,妊娠期糖尿病就很容易找上你。

高危人群需及早诊断和干预
很多准妈妈们担心自己在怀孕后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顾锋表示,在现在医疗条件下,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肥胖、肥胖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症、高雄激素、前一次妊娠血糖增高、产过“巨大儿”等因素的女性。对于这类具有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需要在怀孕前后要高度注意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其他的准妈妈们也不能放松警惕。顾锋建议,每一位女性在怀孕之前都需要做标准的糖耐量试验,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是否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否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及时诊断和干预,有助于监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及时检查糖耐量,保障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那么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多久可以发现呢?马良坤介绍,一般在24周,即六个月之后会建议妊娠期妇女检查糖耐量。但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妈来说,会建议检查时间前移。

一些患者会出现疾病的早期征象,例如“三多一少”、会阴感染、皮肤瘙痒或长脓包等现象,但由于女性在妊娠期本身就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症状,因此这些表现并不能作为妊娠期糖尿病鉴别的标准,还是要以糖耐量试验的结果为准。

一旦没有及时诊断和干预,妊娠期糖尿病会给孕妈和宝宝造成严重的危害。马良坤指出,孕妈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难产、产后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宝宝很可能发育成为“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甚至发展为脑瘫。如果孕妈的血糖控制太差,还容易导致胎儿因缺氧而胎死宫内。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科学备孕是关键
有些女性认为,孕前准备是不是我不抽烟不喝酒做个检查就行了?马良坤强调,准妈妈在孕前最需要做的是改变生活方式。

“比如说你别总吃外卖,冰淇淋这些不健康的食品。还有现在办公室一族天天就坐着伏案工作,要么就在沙发上刷微信。你一点运动都没有,你怎么去控制血糖。”马良坤提醒准妈妈们,怀孕前需要维持合理体重,保持良好的营养习惯、健康的运动方式以及平和的心态。

对于已经得了糖尿病的准妈妈们,与普通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需要更严格的控制血糖。同时,顾锋指出,这类女性怀孕之后可能需要将口服降糖药换成胰岛素。同时在调药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低血糖。

“高血糖不好,但低血糖对孩子的损伤是致命的,对母亲的损伤也是致命的,所以血糖不能高也不能低,就是调节在正常的允许的范围内。这个时候呢就需要我们内分泌医生和产科医生共同协作。”顾锋说。

需做全面评估,1型糖尿病患者怀孕前更要谨慎
对于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来说,妊娠期发生危险的风险相对较高。马良坤建议,这类女性在怀孕前需要做全面的评估,包括是否患有眼睛、肾脏等并发症。如果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肾病,通常不建议怀孕,因为随着怀孕后血容量负荷的增加,会加重孕妈的血管损伤。

因此,1型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血糖的控制。顾锋表示,如果这类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并没有出现极端的并发症,那么在合适的时机也是可以考虑怀孕的。

紧急避孕危害多,安全期避孕不安全。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