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六一来临关注儿童健康 盘点6类儿童高发疾病

佳佳 发表于 2017-6-2 13:31:29 |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76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健康”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的最好礼物。然而,正值夏季暑热时节,气温变化较大,加之儿童本身抵抗力低,很容易受疾病的困扰。下面,【城市探索者】就为家长盘点此阶段儿童易高发的疾病,祝所有儿童都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节日。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口腔及手足出现水疱为特征,症状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一般在发病1—2天后,口腔出现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同时手掌和足底皮肤也可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也可见于臀部、膝盖皮肤,皮疹不痒。该病全年均可发生,4-7月份为高发期。

  预防措施:外出游玩、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

  ■ 感冒

  环境因素导致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常是感冒的诱因。夏天室外艳阳高照,室内空调大开,室内外成了两个世界。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又没及时擦干,猛然进入空调房间,骤然降低的温差容易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胃肠运动减弱等,开始有了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空调不要开得过低,26度为宜,要注意通风换气。孩子在外面玩得大汗淋漓时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间,先把汗擦干后再进;少带孩子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多、密闭的空间,不宜停留过久。外出常备一件外衣,天气变化时,及时穿脱。

  ■ 腹泻

  夏季是孩子发生腹泻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周岁以下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差,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再加上夏天又容易过多地喝饮料、吃冷饮,增加了腹泻发生的几率。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夏天细菌繁殖迅速,家长要对孩子的用品,如奶瓶等经常消毒,也要提醒孩子注意卫生,常洗手;尽量避免孩子吃容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等河鲜海鲜,如果要吃,一定要煮熟、蒸透;少喝或者不喝冰镇饮料,不吃冰镇水果等,凉白开是最好的饮用水。

  ■ 儿童湿疹

  儿童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长于脸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可扩展到其他部位。夏季空气中散发的花粉、尘螨、粉尘;某些致敏食物如鱼、虾、蟹、花生等;化纤衣物,都是触发湿疹的重要因素。其次,夏季温度高,孩子的皮肤毛孔一下子收缩舒张,得湿疹的更多。因此,夏季是儿童湿疹的高发季节,家长需要提高警惕。

  预防措施:过敏体质的儿童应尽量避开过敏原;避免营养过剩,以免诱发湿疹;室温不宜过高,太热时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制品为好;用温水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需要用药时要咨询医生。不推荐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色素沉着。

  ■ 过敏性鼻炎

  夏季是鼻炎的高发季,空调的使用容易导致室内外温差大,儿童因为抵抗力差更易被鼻炎“击中”。专家提醒家长,鼻炎对孩子的颌面部、智力发育、生长发育都会有影响。6-8岁的儿童更易出现鼻炎,大多因儿童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不完善、抵抗力和对外界适应力较差所致。

  预防措施:家长要从环境、饮食及孩子身体素质的增强方面都建立好防护屏障。如经常清洗窗帘或不用窗帘,不铺地毯,避免使用软垫家具;每周用温水清洗床单,不使用羽绒被或羽绒枕,将床垫、床架和枕头用抗过敏原护套包裹;安装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减少使用空调或风扇;避免使用含甲醛超标的建材和家具;平时关闭门窗,及时彻底清扫室内,保持厨房和卫生间的干燥,清除潮湿区域。

  ■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夏秋季节高发,患者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发病后的症状有相似处,都会出现高烧、流口水、吞咽困难。不同在于,疱疹性咽峡炎在软腭深部或咽部深处也就是嗓子眼里出现疱疹。

  预防措施:通常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夏季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很容易进入小儿呼吸道从而导致小儿发病。因此,若发现周围有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健康孩子最好少接触。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牢记“15字方针”,即“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沙发
发表于 2017-6-2 13:31: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