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肉莫名变黑了?三招教您放心吃肉

佳佳 发表于 2017-6-12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438
本帖最后由 佳佳 于 2017-6-12 10:12 编辑

几天前,

王先生对刚买的羊肉稍作处理,

然而第二天准备吃前一天没烤了的羊肉

却发现羊肉莫名的变黑了,

而且吃的时候也没有羊肉味。

难道这次的王先生买了“假羊肉”?


据专家分析,其实不然。王先生家的羊肉之所以莫名变黑主要是由于过度氧化的结果!通俗的来说就是不新鲜了。造成这种原因可能是因为王先生在处理羊肉的时候没有低温操作,另一种原因就是羊肉本身并不新鲜。

那么,夏日炎炎,如何放心吃肉?
知一堂营养师来教您!

1. 如何储存肉类
夏日炎炎,
首先建议您不要一次性买过多的肉类,
尽量随吃随买最安全。

 (1)预先分块处理   
对于未吃的鲜肉,可以将整块的肉预先分成适量的小块,分盛于带盖的食品盒内或双层(两只)塑料保鲜袋中。这样不仅食用时方便,可根据需要拿几包,不影响其他肉类,而且还可以提高肉的解冻速度。
 (2)速冻储存   
为了保持肉类食品原有的鲜度和味道,延长存放期,必须采取速冻。在速冻过程中,肉类食品内结成的冰晶很小,解冻后不会影响营养和口感。
正确的冷冻方法
先将温度控制器的旋钮调到最冷档,使压缩机不停地快速冷冻,大约经过30分钟后,再将温控器旋钮置于通常所需温度的档位上,这样就可以保证食品原有的鲜度和味道。
 (3)缓慢解冻   
经过速冻的肉类食品,最好在烹制前一天由冷冻室取出,置于冷藏室内(6--8℃)缓慢解冻,肉细胞与细胞间那些汁液冰晶逐渐溶解并渗向细胞之内,恢复鲜肉状态,烹调时其味道与鲜肉无异。有的人心急,将速冻的肉放在锅中煮或开水中,以求迅速解冻。铢不知这样一来,肉细胞及肉纤维间结成冻的美昧肉汁,一下子都溶化成液体,流到肉组织外,既丧失了不少营养素,又使烹调好的肉不嫩滑,老而乏味。
(4)注意保存时间
低温下许多微生物仍然有存活的可能,因此保存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家畜肉在1℃—-1℃可保存3~7天,-10℃—-18℃可保存时间较长,通常为1~2个月。

2. 如何挑选新鲜肉类

1)看颜色  
新鲜的肉表面有光泽,颜色均匀。
新鲜猪肉呈红色或淡红色,脂肪洁白;
牛羊肉颜色鲜红,脂肪大多颜色发黄;
禽肉皮肤为淡黄色或白色,肉色白里泛红。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由于肌红蛋白被氧化,肉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颜色越深,可食性越低。而当肉表面变成灰色或灰绿色,甚至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时,说明微生物已经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样的肉就不能吃。

2)看手感  
新鲜的肉外表微干或湿润,切面稍潮湿,用手摸有油质感,但不发黏;
而肉变质以后,由于微生物大量滋生,会产生黏性代谢产物,造成肉表面发黏,甚至出现拉丝。

肉类表面发黏是腐败开始的标志。新鲜的肉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贮藏越久,肉里面的蛋白质、脂肪会逐渐被酶分解,肌纤维被破坏,所以肉会失去原有的弹性,手指压后的凹陷不仅不能完全复原,甚至会留有痕迹。

3)闻气味
新鲜肉具有正常的肉味,而变质的肉由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各种胺类、吲哚、酸类、酮类等物质,因而有明显的腐臭味。

3. 如何科学吃肉

 不宜过多: 
大部分人群肉的食用量都是超标的,根据《中国人群膳食指南》建议推荐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不超过4两)。
 鱼虾禽肉为主: 
鱼虾中的微量元素极为丰富,含钙、铝、铁、锰、铜、钴、镍、锌、碘、氯、硫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去皮的禽肉往往脂肪含量更低。
 夏日首选凉性肉: 
中医讲究“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夏天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鸭的品种选择也有讲究,北京烤鸭好吃,可它的脂肪含量高达40%,太油腻,夏天不宜食用。最好选用比较瘦的湖鸭、青头鸭(头上的羽毛是青绿色的),一来油少,二来利水化湿作用强。

兔肉性凉
具有健脾补中,凉血解毒的功效,也适合夏天食用。
猪肉性平
猪肉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的作用,夏天食用也无妨。
牛肉性平
具有补脾胃、强筋骨、益气力的作用,夏天吃些黄牛肉可以补气。
羊肉性温
夏天要少吃。如果要吃,千万别炒着吃、烤着吃,以免增加热气。配青菜涮着吃最佳。
中医认为“肉生痰”,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化痰的食物与之搭配,比如竹笋烧肉、芦笋拌肉丝、莴笋炒肉片、肉末白萝卜丝等。

有人说了“鱼生火”,夏天吃不合适。鱼肉偏温,的确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搭配一些清热的食物,如做成鲤鱼冬瓜汤、黄瓜炒鱼片、番茄炒鱼片,这样一来就不会上火了。

沙发
发表于 2017-6-12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夏天吃肉还需要谨慎处理,变质就不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