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要么早上血糖高,要么晚上血糖高,如何应对,看完这篇文章就清楚了!

面包片 发表于 2017-3-13 11:04:20 |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 1125
本帖最后由 面包片 于 2017-3-8 11:40 编辑

各位糖友们,在平常记录血糖过程中,你可曾留意过这个现象:将自己一天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连成一条曲线,可能会发现有2个明显的高峰。


从凌晨三四点开始,逐渐上升,到早上七八点钟出现第一个高峰(黎明现象或苏木杰现象)。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下午四五点钟,有专家称其为“黄昏现象”。


为什么这两个时间段较其它时段特殊呢?研究证实,这与人体内的升糖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有关:升糖激素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


其实,任何人都存在这两种现象,只不过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对抗了升高的血糖,因而保证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上。


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降糖药物的药量不能及时调整,不能有效地抵消升糖激素升高的糖,因而就出现了2大高峰(即3大现象:黄昏现象、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


一、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是指机体血糖在傍晚时出现升高的现象。目前“黄昏现象”没有一个规范的诊断标准。


通常认为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或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应考虑“黄昏现象”。


一般来说,“黄昏现象”出现在下午四五点左右。除自身激素分泌原因外,还可能与饮食不合理、运动不当等因素有关,并非完全由基础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


应对措施:


糖友们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从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去改善。


1、将午餐分两次吃,少量多次进餐,可预防黄昏现象的出现。

2、餐后0.5-1小时后运动,消耗热量,辅助降糖。

3、根据血糖情况,晚餐前的胰岛素可提前1-2小时注射。或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二、黎明现象


什么是黎明现象?通俗地讲,就是指白天及睡前血糖控制较好,夜间无低血糖发生,(夜间2-3点后血糖开始上升),清晨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凌晨前后是人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升血糖激素的分泌高峰期,正常人因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与之对抗,所以清晨血糖可保持在正常。


对于糖人来说,因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而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多,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进而出现高血糖,出现“黎明现象”。


如果凌晨3时左右的血糖大于6.1mmol/L,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mmol/L,基本上可判断为黎明现象。


应对措施:
黎明现象有时的确不好控制,使用药物的糖友,可以在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或者在晚餐前加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用药前需咨询主管医生),可控制“黎明现象”。

此外,糖友也可以从消除精神负担、改善睡眠等方面进行改善,这些有利于保持各种激素分泌平衡,从而降低黎明现象发生的几率。


三、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指夜间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地引起清晨血糖升高,也就是“低后高”现象!其特点是午夜1-3时血糖低于3.9mmol/L。


苏木杰现象的发生是由于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产生大量升糖激素,导致血糖升高。



应对措施


1、咨询主管医生,适当减少晚餐前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2、睡前测血糖,若低于5.6mmol/l,建议加餐,以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3、不妨午夜1-3时起来测一次血糖,若偏低,适当吃些食物,以免清晨出现反跳性的高血糖。


沙发
发表于 2017-3-9 09:33:27 | 只看该作者
挺好不错的!
板凳
发表于 2017-3-9 17:10:38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学习了很多东西!!
地板
发表于 2017-3-13 11:04:2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的不错,确实是这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