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掌握基础胰岛素应用要点

漂流瓶 发表于 2017-3-24 13:23:06 |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 939
凡事都要打好基础——基础胰岛素是在非进食状态下胰岛β细胞持续分泌的胰岛素,是全天血糖控制的“基础”。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适时和适量的补充外源性基础胰岛素成为治疗的重要策略。近日,《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简称《建议》)正式发布,为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建议》的主体包括三个部分,今天我们将就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基础胰岛素的种类及其特点

国内临床使用的基础胰岛素主要包括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是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其中,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在我国临床中使用最广泛。

不同种类胰岛素的特点——


解读: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试图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时更易发生。另外,胰岛素治疗还容易导致体重增加,所以在考虑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时,要尽量降低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


基础胰岛素使用方案及推荐意见

《建议》将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方案分为两类,即:①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②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在方案具体实施时,需先确定适用人群,然后确定起胰岛素的起始量、调整方案。

1、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

适用人群:

1)高血糖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

2)1-2种口服降糖药(超重肥胖患者1-3种口服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的患者;

3)预混胰岛素治疗(50U/d)血糖控制不佳,或频繁发作低血糖,或对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差者。

基础胰岛素起始方法:

通常0.1-0.3 U/(kg·d)起始,肥胖或HbA1c>8%,可0.2-0.3 U/(kg·d)起始;从预混胰岛素调整为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依据血糖水平设定为总胰岛素剂量的60-80%。

基础胰岛素调整方案: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FPG每周调整2-6U直至FPG达标;患者进行剂量自我调整,推荐每3天调整2U直至FPG达标。

与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种类及注意事项:

不同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机制不同,临床上与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时,需根据药物特点,注意监测血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见下表)。





解读:相对于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方案①的适用人群,不仅包括1~2种口服降糖药(超重或肥胖患者1~3种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仍未达标者,还涵盖了新诊断2型糖尿病、使用预混胰岛素(<50U/d)控制不佳或依从性差的患者。

另外,《建议》指出,①方案能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这也说明①方案的顺利进行依赖于患者有一定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

2、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方案

适用人群:

1)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FPG达标,HbA1c仍未达标患者;

2)使用多次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3)需短时间内纠正高血糖的患者。

胰岛素起始方法:

1)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基础胰岛素维持原剂量,主餐/早餐前予餐时胰岛素4~6U;

2)预混胰岛素转换为基础餐时方案的患者,可按照目前总剂量的40%~50%作为基础胰岛素起始,余量作为餐时胰岛素,三餐平均分配;

3)需短时间内控制高血糖者,可根据0.3-0.5 U/(kg·d)估算总量;50%为基础胰岛素,50%为餐时胰岛素,三餐平均分配。

胰岛素调整方案:

1)逐步增加餐时胰岛素方案:根据下一餐前血糖值,每周调整1~2次餐时胰岛素,每次调整1~2U或10%~15%,直至达到下一餐的餐前血糖目标,根据每3~6个月HbA1c结果,可逐渐增加至2~3次餐时胰岛素治疗。

2)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根据FPG值,增加基础胰岛素剂量1~U或10%~20%;根据下一餐前血糖值,增加餐时胰岛素剂量1~2U或10%。

解读:①方案实施后血糖控制不佳者,或较大剂量基础胰岛素无法使血糖达标者,可选②方案,其中餐时胰岛素视情况选择每日1~3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不佳、需短时间内纠正高血糖、以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患者,也可选②方案,建议每日3次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二者用量比例为1:1。

而无论何种方案,务必注重基础胰岛素的调整,先使空腹血糖达标,才能稳定全天的血糖水平。



基础胰岛素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建议》提到了基础胰岛素在四类人群中的应用:老年人、孕妇、围手术期患者和肠内/肠外营养患者。

1、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器官功能减退,且低血糖感知性弱、耐受性差,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一般较为宽松,HbA1c为7.5~8.0%,对于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进一步放宽。

在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同时,需考虑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问题,减少低血糖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需胰岛素治疗情况下通常推荐使用基础胰岛素,尤其是低血糖风险较低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除新诊断伴严重高血糖症状及某些特殊情况外,不推荐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方案。

2、妊娠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在饮食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启动胰岛素治疗。尽管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3年批准地特胰岛素应用于妊娠期妇女,但《建议》认为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在妊娠妇女中临床对照研究证据有限,需充分考虑获益及潜在风险后选择治疗方案。

3、围手术期患者:

围手术期患者也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重点在于手术当日的胰岛素使用方案。

《建议》指出,常规手术当日早晨仅需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分别予常规剂量的50%~100%、50%~75%;中效胰岛素如为晚间注射,术前1天减至常规剂量的75%;预混胰岛素在手术当日早晨应更换为基础胰岛素,剂量为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成分的50%~75%。

4、肠内/肠外营养患者:

根据《建议》,无论是否诊断为糖尿病,接受人工营养的患者血糖>7.8mmol/L即可起始胰岛素治疗。

接受持续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糖尿病患者,采用基础联合餐时方案(每日1~2次基础胰岛素联合每4~6h一次短效/速效胰岛素),基 础胰岛素按0.15~0.25U/(kg·d)起始。接受肠外营养的糖尿病患者依靠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皮下胰岛素注射只是作为补充。

参考文献:
纪立农, 陆菊明, 朱大龙, 等. 成人 2 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J].






沙发
发表于 2017-3-23 14:20:4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写的挺好的!!
板凳
发表于 2017-3-24 13:23:06 | 只看该作者
比较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2016-2017 洋兰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00867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